除了电子邮件、会议纪要等传统沟通方式,越来越多公司开始使用企业社交媒体(Workspace Social Media)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分享。这些平台的特点是半正式性——既不同于轻松活泼的朋友圈,也不等同于标准严谨的公文。员工既希望树立专业形象,又想保持一定的亲和力和个性。这对写作者来说很有挑战:发得太随意,可能显得不够专业,影响职业形象;发得太严肃,又会让同事觉得距离感太强。

即便借助 AI 进行写作,用户也可能面临多重困难:

  • 不同写作场景的需求差异:有些消息侧重正式的工作内容,有些消息则偏向轻松的休闲内容。用户可能需要在同一条消息中兼顾不同风格,既提供严谨的技术信息,又希望通过活泼的表达吸引同事阅读。
  • 通用 LLM 的“千篇一律”:大语言模型(LLM)虽然能快速生成文字,但写出来的东西容易显得公式化,缺乏用户独特的语气和背景。
  • 用户难以高效引导 AI:在实际使用中,用户提供的提示词和上下文信息可能不够清晰,导致 AI 误解意图,生成不合适的内容。

如何让 AI 在帮我们写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内容时,既懂工作场景又保留个人风格?本文介绍的研究 Corporate communication companion (CCC): An LLM-empowered writing assistant for workplace social media(Lu, et al., 2024)以此为切入点,基于大模型赋能设计了一个交互系统——企业沟通助手(CCC)。

研究关注的问题是:如何设计一个既高效又可定制的 AI 写作助手,帮助用户在企业社交媒体发布内容时兼顾专业性与个性化?以下,我们将深入解读这项研究的核心发现。

1. 前期分析与访谈:企业社交媒体写作现状与用户需求

典型使用案例(Typical Use Cases)

为了探究员工在企业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发布情况,研究团队从大型企业的内部采集数据。随机抽取了 2000 条消息后,使用 GPT-4 进行分析:

  • 主题聚类:先用大模型为每条消息生成摘要,再根据摘要生成 10 个常见类别,例如公告、项目进展、技术分享、活动邀请等。
  • 风格标注:根据每条消息的语言特征,为其标注写作风格,例如正式、随意、使用俚语等。

研究发现,即使在相同主题中,风格分布也非常多样。例如,“公告”类消息中有 52.85% 采用正式语气,但 26.64% 使用随意语气,甚至有 6.34% 使用俚语。这说明用户的发帖风格不仅取决于个人偏好,还与受众、场景以及职业形象策略密切相关。因此,设计写作助手时必须考虑风格的多样性和用户的策略性。

需求访谈(Needs Interviews)

为了解用户对 AI 辅助写作功能的需求,研究团队对 7 位活跃用户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。受访者的年龄在 25-55 岁之间,涵盖技术主管、产品经理、实习生等不同背景。

访谈重点关注三方面内容:

  • 用户在发帖过程中的构思、撰写与修改习惯,对应心理学模型 Flower & Hayes 三阶段写作模型:计划—翻译—检查。
  • 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风格偏好及其原因。
  • 用户希望 AI 写作助手具备的功能。

2. 系统设计与测试:CCC 的功能与用户反馈

系统功能设计

基于聚类分析和需求访谈,研究团队设计了 CCC 交互系统。交互流程包括 Co-Outline 和 Co-Edit 两个核心阶段,并辅以用户画像生成与个性化定制功能。系统包含了四项核心功能:

  • 识别使用案例风格:能够区分专业型场景和休闲型场景,并据此调整语气与内容。
  • 提供结构性提纲(Co-Outline):在写作前为用户生成结构清晰的提纲,帮助用户组织思路。
  • 提供语言编辑支持(Co-Edit):允许用户在用词、语气、细节程度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调整。
  • 适应多场景的定制化(Adaptable Customization):通过双向交互设计(Mixed-initiative Design),在保持用户控制权的同时,由系统主动提供上下文感知的建议。

CCC 系统示意图

在用户画像生成阶段,系统会参考用户的职位信息、历史发帖记录、平台互动习惯,构建双场景档案。系统会为每位用户会建立两套独立的风格档案:一套用于工作相关的专业型发帖,一套用于非正式的休闲型发帖。档案中会记录常用词汇、句式习惯、语气倾向等,用于后续内容生成的参考。

协作大纲(Co-Outline)阶段,系统帮助用户在动笔之前快速形成一个大纲,从而减少无序写作。实现方式如下:

  • 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主题、当前场景、历史发帖风格,从已有数据中生成多个候选大纲。
  • 大纲会呈现为标题和要点分层的结构,并提示每个部分应包含的核心信息。
  • 用户可自由选择一个大纲作为起点,也可以对大纲进行增删修改。

协作编辑(Co-Edit)阶段,系统在用户已有大纲的基础上,根据用户需求对语言进行微调。实现方式如下:

  • 用户可设置多个语言参数,例如语气(正式、半正式、轻松幽默)、细节程度(简洁、适中、详尽)、风格特征(是否使用表情符号、是否增加互动等)。
  • 系统会基于参数和用户画像,对现有文本进行改写,并标注修改原因。
  • 用户可以对每处修改进行接受、拒绝或再次调整,从而形成最终版本。

定制化(Adaptable Customization)调整阶段,CCC 采用双向交互设计。AI 会主动基于场景和历史数据给出建议,但不会替用户做最终决定。用户可随时覆盖 AI 的建议,以保持对内容的绝对控制权。

3. 用户研究(User Study)

为了验证 CCC 的可有效性,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对照实验,以探究参与者在使用 CCC 和对照系统(Baseline System)时的不同体验。对照系统是一个标准写作助手,保留了文本生成能力,但移除了 CCC 的两个核心功能:无用户画像与个性化场景识别,并且无 Co-Outline 与 Co-Edit 分阶段流程。这相当于让参与者使用一个通用的 AI 写作助手,仅通过一次性指令生成整条消息。

用户研究招募了 10 名参与者,涵盖产品经理、研究员、工程师、实习生等不同岗位。研究团队为参与者设定了相同的写作任务,要求每位参与者借助两个不同的系统撰写 4 条消息,包括工作类消息和休闲类消息各 2 条。

实验结束后,研究团队分别从写作体验受众感知进行问卷调查,评分采用 7 点里克特量表(1=非常低,7=非常高)。

  • 写作体验:参与者评价两个系统在协作感与易用性、内容完整性与真实性、使用意愿与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。
  • 受众感知:参与者阅读和评价其他人撰写的消息,评价维度包括信息量、吸引力、得体性和整体质量等。

4. 研究结论:交互功能的优势体验

研究团队使用 t 检验对 CCC 与对照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。结果显示,CCC 在多个维度上的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系统(p < 0.05)。唯一差异不显著的指标是生成速度,说明 CCC 的分阶段流程并未牺牲效率

写作体验:

  • 更高的协作感:参与者普遍认为,CCC 的双阶段功能让他们感到与 AI 并肩合作,提升了参与感和对结果的掌控感。相比之下,对照系统缺乏中间反馈和调整空间,让用户觉得“AI 主导、自己被动接受”。
  • 更低的认知负担:由于 CCC 提供了分阶段、可调整的写作路径,用户在构思、修改、润色等环节的压力明显减轻。多位参与者表示,CCC 让他们更容易集中在内容本身,而不是在反复修改语言细节上耗时。
  • 个性化保留更充分:得益于用户画像和风格参数,CCC 生成的文本更好地保留了用户的独特表达习惯。例如,一些喜欢在休闲消息中加入幽默元素的用户,发现 CCC 能稳定地保留他们常用的表情符号和轻松句式。

受众感知:

  • 信息量与完整性:工作相关消息中,CCC 更倾向于按照大纲逐条展开,使核心信息(时间、地点、任务目标等)更明确。
  • 场景得体性:参与者普遍认为,CCC 生成的消息在不同场景下都更符合预期的语气与氛围。在工作场景中,CCC 会保持严谨的措辞,减少情绪化表达。在休闲场景中,CCC 能自然加入互动性语言,提升亲和力。这种适配性得益于系统在生成内容前就进行场景识别和风格匹配。
  • 独特性与吸引力:参与者指出,CCC 生成的消息读起来更像“某个人写的”,而不是模板化产物。这与 CCC 引入用户历史风格和个性化用词有关。

AI 赋能的个性化写作

这项研究展示了一个重要趋势:AI 写作助手正在从“万能模板”走向场景化和个性化。如果你经常需要在企业平台编辑消息,不妨想一想:你希望 AI 帮你写的是一篇“标准化的消息”,还是一篇“真正属于你的内容”?

UMU 出品的一键生成 告别文字焦虑系列课程,专注于职场短消息与写邮件场景,帮你解决撰写中的构思慢、动笔难与修改耗时等问题。妙笔生花 提升你的表达力系列课程,帮你从内容深度、行文风格到逻辑准确性优化文本质量,助你掌握一套由 AI 驱动的专业内容生产新范式。

UMU AI Tools 是懂你需求的专业写作伙伴,能够辅助你进行高效商务写作。内置内容改写工具箱,支持润色、扩写、缩写、纠错等实用功能。

UMU ALT 团队由来自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康奈尔大学、佛罗里达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的博士组成,专注于深入解析人工智能与组织管理、人力资源等领域的交叉研究。我们系统梳理大量相关学术论文,提炼其中的研究方法与核心洞见,并将其转化为企业可实际应用的知识资源。关注 AI 论文介绍合集。同时,我们结合学术成果、行业领袖建议及最佳实践案例访谈,推出了📖 发展大模型时代的 AI 力在线系列课程。该课程旨在帮助企业全面理解 AI 技术演进对组织架构、管理模式及员工能力所带来的深远影响,助力组织构建面向未来的 AI 竞争力。欢迎深入了解课程内容,或📖 联系 UMU 专属顾问,开启您的 AI 转型之旅。

参考文献:
Lu, Z., Mysore, S., Safavi, T., Neville, J., Yang, L., & Wan, M. (2024).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Companion (CCC): An LLM-empowered Writing Assistant for Workplace Social Media. arXiv preprint arXiv:2405.04656.

上一篇: 20 万次 AI 对话数据洞察:工作场景中人与 AI 的协作模式、AI 能力边界与最佳应用场景
下一篇: 为什么最重要的销售能力最容易被忽视?基于 74 名 B2B 销售主管研究的深层竞争优势发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