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生成式 AI(Generative AI)的飞速发展,组织关注的焦点已从“是否需要引入 AI”,转向“如何有效整合 AI”。单纯引入技术工具并不能保证成功,不当的整合策略反而会带来风险,例如导致产出同质化或者员工价值被低估。一篇于 2025 年发表的最新研究,通过严谨的多标准决策分析(MCDM)模型,为我们揭示了在人机价值共创的动态中,优化员工角色的关键决策点与战略优先级。

1. 核心洞见

  • 目标悖论:组织引入 AI 的首要目标是创新,而非单纯的效率提升或成本削减。研究显示,“创新性”在所有决策标准中权重最高(38.1%)。
  • 组织先行:最重要的整合策略并非技术或培训,而是构建“自适应的组织结构”(Adaptiv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),其优先级远超其他所有选项。
  • 人本核心:尽管技术是驱动力,但最高效的策略——构建自适应结构、成立专门团队、建立伦理监督、打造创新实验室、推行持续学习——无一不是围绕“人”与“组织”展开。
  • 价值共创(Value Co-creation):成功的关键在于将 AI 视为协作伙伴,共同创造价值,而非仅仅是自动化工具。这要求组织重新设计任务,以激发协作与创造力。

2. 研究背景:从“AI 取代人”到“人机共创价值”的范式转移

过去几年,关于 AI 的讨论常常陷入“创造就业”与“毁灭就业”的二元对立。然而,随着生成式 AI(Gen-AI)渗透到工作场所的方方面面,一个更具建设性的共识正在形成:真正的挑战并非替换,而是协同。

正如论文开篇所指出的,完全依赖 AI 可能导致工作产出趋于同质化,长期来看其价值会降低。人类无法在速度和数量上与 AI 匹敌,但 AI 也无法复制人类高阶的战略思维、创造力与共情能力。这种局面下,管理者很容易陷入“任务层面的贡献贬值”陷阱,即过度看重 AI 的高效产出,而忽视了人类员工的独特价值。

为了解决这一难题,“人机协同”(Human-AI Collaboration)“价值共创”(Value Co-creation)的理念应运而生。价值共创在这里被定义为一个协作过程,在该过程中,包括员工、AI 系统和组织领导在内的多个利益相关者,通过共同努力和协同作用,联合贡献于价值的创造。

尽管方向明确,但组织在实践中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鸿沟:我们都知道人机协同很重要,但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来指导具体的决策——当重塑员工角色以适应 AI 时代时,我们应该优先考虑什么?哪些战略举措才是最有效的? 这正是 Alpana Agarwal 在 Cogent Social Sciences 上发表的这篇研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。

3. 研究问题与方法:如何科学地为复杂决策排序?

为了填补理论与实践间的鸿沟,该研究设计了四个环环相扣的研究问题:

  • 1.在 Gen-AI 时代,组织在重塑员工角色以促进价值共创时,需要考虑哪些最重要的维度(标准)
  • 2.这些不同的决策标准之间,其重要性如何排序?
  • 3.组织可以采取哪些“战略路径(备选方案)”来最大化员工在价值共创中的参与度?
  • 4.如何衡量和比较不同战略备选方案的影响力,从而做出最优选择?

面对如此复杂的决策环境,研究者采用了一种严谨的分析方法:

  • 第一步:系统性文献回顾(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):通过对 Scopus、Web of Science 等顶级数据库的筛选,研究者从 500 多篇相关论文中提炼出 60 篇高质量文献,识别出了组织在整合 AI 时需要考虑的 8 个关键决策标准和 12 个战略备选方案。
  • 第二步:层次分析法(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, AHP):这是一种成熟的多标准决策模型,善于将复杂的、模糊的问题分解为有序的层次结构(目标层、标准层、方案层)。研究者邀请了 7 位来自 IT、金融、制造和学术界的资深专家(平均拥有超过 20 年的从业经验),通过“两两比较”的方式,对各个标准和方案的重要性进行打分。这种方法能够将定性的专家判断转化为定量的权重,从而科学地确定优先级。

简而言之,该研究首先通过系统性文献回顾,识别出一系列相关的决策标准与战略方案;随后,借助专家智慧和 AHP 模型,对这些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科学的量化排序,以确定其优先级。

4. 研究框架与核心发现:AI 时代的组织转型路线图

经过专家研讨与 AHP 模型分析,最初的 8 项决策标准被合并为 5 项,12 个备选方案的优先级也被清晰地计算出来。这为我们提供了一张宝贵的“组织转型路线图”。

发现一:我们应该用什么标准衡量成功?

在优化员工角色时,组织最应该关注什么?研究结果(见下表)可能会颠覆很多人的直觉。

表1:优化员工角色的五大决策标准及其优先级

实践启发:这份清单告诉我们,AI 战略的出发点应该是“价值创造”,而非“成本节约”。当组织评估一个 AI 项目时,首先要问的不是“它能帮我们省多少钱?”,而是“它能否帮助我们实现前所未有的创新?”“它能否根本性地改善我们的客户体验?”。将创新置于首位,才能真正发挥 Gen-AI 的革命性潜力。

发现二:五大最有效的战略举措

明确了衡量标准后,接下来的问题是:具体该做什么?研究对 12 项备选战略进行了排序,排名前五的策略相互支持,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行动框架。

表2:整合生成式 AI 的五大高优先级战略

实践启发:这张榜单最令人震撼的一点是,排名第一的并非技术工具或技能培训,而是组织结构本身。这强有力地证明了,Gen-AI 转型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组织变革。组织不能期望将强大的 AI 直接引入一个僵化、层级森严的旧有体系并获得成功。必须优先进行组织层面的变革,优化其内部结构以支撑新战略的执行,这是后续整合工作能够成功的前提。

此外,排名靠前的策略都指向了系统性的、基础性的建设:建立专门团队提供专业支持、设立明确的伦理规范与监督机制、创造可控的实验环境以激发创新,以及投资于持续学习来赋能员工。这些都不是追求短期回报的措施,而是需要长期投入、用以构建核心组织能力的基础性工作。

5. 解析“变”与“不变”:在 AI 时代的组织实践应用

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在 AI 驱动的组织转型中,哪些是必须改变的,哪些又是永恒不变的商业法则。

必须改变的(The “Change”)

  • 1.工作单元的定义:从“任务自动化”到“角色协同”。过去,组织思考的可能是如何用 AI 自动化某个任务。现在,组织必须思考如何设计一个能与 AI 协同的角色。关注点从孤立的工序转向了整合的、创造价值的岗位。
  • 2.组织架构的形态:从层级式到网络化。传统的、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结构,无法适应 AI 带来的敏捷、跨部门协作需求。组织需要变得更扁平、更灵活,如同一个相互连接的生态网络。
  • 3.人才能力的核心:从“个人技能”到“系统能力”。仅仅提升个别员工的 AI 使用技能是不够的。组织需要构建系统性的 AI 力:由专门团队提供技术支撑,由治理框架保障伦理,由学习体系赋能全体员工,由组织结构促进协作。这是一个整体的、动态的能力系统。

永恒不变的(The “Unchanged”)

  • 1.商业的最终目标:创新、生产力、客户价值。无论技术如何演变,商业的本质从未改变。AI 只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强大工具,其本身并非目标。任何 AI 战略的评估,最终都要回归到这三个基本点上。
  • 2.管理的根本原则:治理与文化。强大的治理(如伦理监督)和支持性的文化(如允许实验的创新实验室)是任何重大变革成功的必要条件。这在工业时代如此,在 AI 时代同样如此。技术不能取代卓越的管理。
  • 3.变革的核心要素:人是第一位的。研究中所有高优先级的策略,最终都指向了“人”。如何构建组织、如何赋能员工、如何建立信任、如何激发创造力,这些围绕人的议题,才是决定 AI 转型成败的关键。

6. 结论:设计未来,而非被动适应

Alpana Agarwal 的这项研究,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,为面对 AI 变革的组织管理者和 HR 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份清晰的行动指南。其最重要的贡献,在于将关于 AI 的讨论从抽象的“机遇与威胁”,转变为具体的、可操作的“决策与排序”问题。研究结论明确指出:成功的 AI 整合,是一项以组织设计为核心、以人为本的系统性工作。这要求领导者必须主动地、系统性地设计一个能促进人与 AI 实现价值共创的全新工作体系。

这项研究有力地证明了一个核心原则:技术本身无法自动带来转型。研究结果明确显示,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人的能力——即员工使用 AI 时具备的批判性思维、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协同创新的能力,也就是 AI 素养。

这正是 UMU 致力于解决的核心问题。通过将前沿学习科学与实用 AI 技术相结合,UMU 的 AI 力系列课程,为企业中从一线员工到高层管理者的不同岗位、以及从市场营销到产品研发的各类工作内容,都提供了针对性的 AI 力提升方案。我们旨在系统性地构建学员在 AI 时代至关重要的能力。我们提供工具与框架,帮助员工和领导者超越简单的任务自动化,建立人与 AI 高效协同的工作文化,从而将研究报告中的战略洞见,转化为组织的实际绩效。

与 UMU 一起,迎接 AI 时代的组织变革

UMU 是您组织 AI 转型的战略伙伴。立即联系我们,即可获得关于《AI 驱动的组织能力提升》白皮书、最新行业洞察,以及 AI 力系列课程的详细信息,共同探索企业发展的未来。

UMU ALT 团队由来自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康奈尔大学、佛罗里达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的博士组成,专注于深入解析人工智能与组织管理、人力资源等领域的交叉研究。我们系统梳理大量相关学术论文,提炼其中的研究方法与核心洞见,并将其转化为企业可实际应用的知识资源。关注 AI 论文介绍合集。同时,我们结合学术成果、行业领袖建议及最佳实践案例访谈,推出了📖 发展大模型时代的 AI 力在线系列课程。该课程旨在帮助企业全面理解 AI 技术演进对组织架构、管理模式及员工能力所带来的深远影响,助力组织构建面向未来的 AI 竞争力。欢迎深入了解课程内容,或📖 联系 UMU 专属顾问,开启您的 AI 转型之旅。

参考文献:
Agarwal, A. (2025). Optimizing employee roles in the era of generative AI: a multi-criteria decision-making analysis of co-creation dynamics. Cogent Social Sciences, 11(1), 2476737.

上一篇: 管理者眼中的下属沟通 AI 模拟训练:需求、期望和担忧(最新学术论文)
下一篇: 数智学习,敏捷协同 | 传习社第二期第二次活动精华